蜘蛛类有哪些?
已知记录的蜘蛛有4万余种,分为30多个亚目、100多个科,例如狼蛛、家蛛、圆网蛛、游蛛、食虫蛛等,分布几乎遍及全世界,只有南极和北纬65°以上北极地区才无分布,海洋和高空中也没有发现。就生态环境看,地面、岩石上、树上、土中、石下、水旁、水中(既不沉于水底也不浮于水面),几乎任何地方都有栖息的种类。常见的有园蛛、游蛛、狼蛛、跳蝇。
狼蛛成蛛体多肥大,体长一般为1~3厘米。头胸部与步足均发达,背面黑褐色,有白色、黄色或橙色斑纹。头胸与腹部之间有明显的 constriction(腹柄) 。头胸部的前方有4对眼,排成3横行:中行的2只眼特大,呈肾形,用以捕食,其余为辅助眼。体表密生绒毛,腹面较少。有些种类的足跗节和螯肢上长有刺状刚毛。腹部卵圆形,背面圆凸,腹面前部覆盖着由头部后方延伸过来的背甲,后部的端膜裸露。腹面无书肺和气门,书鳃退化。腹部不具 spinnerets ,但具有气孔。足4对,多粗壮有力,胫骨和跗节上有强大的距与栉,其周身的毒腺和消化腺十分发达,为典型的陆生食虫目动物。
狼蛛的视力较好。肾状大眼能分辨 15~30°范围内的物体,具有色觉,对绿色光最敏感。对光线的适应性较弱,黄昏后才出来活动,对突然袭击的反应敏捷。白天居住在 30~50厘米深的斜隧道底部。狼蛛不织网,善奔跑,以步足捕捉其他昆虫,捕获物注以毒汁后吸食。狼蛛的毒性弱,不伤人,但在贮藏甘薯的场屋里活动时,误与人体接触,可引起皮炎,产生瘙痒与疼痛,用冷水冲洗后症状逐渐消失。狼蛛无社会性。
狼蛛的卵囊呈球形,由 500~1000个卵粒粘附在粘液质的薄茧中,外面缠绕一层丝,再盖上一层绒毛,由母蛛背负在Spinnerets后方。背着卵囊期间,母蛛不再取食,只是将头胸部抬起,拖拉着卵囊在地面上活动与躲避敌害。幼蛛出壳后仍在卵囊中生活15~20天,待第一次脱皮后才离开母体,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群集在母蛛的背腹部,最后才分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