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有藏獒?
关于“獒”字,《现代汉语词典》说源于满语,属音译汉字;《新华字典》说是源自蒙语,属于意译。不过两者都承认“獒”是音译外来文字,来源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字。 从古往今来的文献资料来看,用汉文记录语音时,“獒”字多作“旄”字用。如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把黄帝时期一个部落的名称用了一个“旄”字来记录其读音(“注”为汉武帝时的太史令李弥所说的音) :“伯高,匈奴姓。”而唐朝学者张守节在为《史记》做注解的《正义》里,也沿袭了“旄”字的用法:“伯高者,匈奴官名也……亦单于之叔父号。”
到了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央政权后,采用汉文化中的很多制度,包括文字、姓氏等也都采用了汉族的传统。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在元朝之前,“獒”字写作“旄”字是有历史的渊源的。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帝国之后,颁行了由官修《蒙古字韵》,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现代印刷物之一,而书中的“髦”字,就是今天“獒”字的正确写法。
由此往上推,在金国时期的《大元太祖实录》和《金史》中就有“孛堇阿海谟”(孛堇是女真族的一个官职,发音近似“mahai mou”,“阿海谟”可能是这个官职的译声)的记载,这里的“孛堇阿海谟”可能也是“獒”的本字。再往前推,到北宋时,张择端所作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马哈”的招牌,估计也是“獒”字的异形。也就是说,今天的“獒”字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其字形来自蒙古语,其声音则保留了古代羌人(周人的祖先)的语言特征。
在藏獒化石发现以前,人们对于藏獒的进化及起源的观点主要源自于对现存犬类、狼类的逆向推理以及根据獒犬分布区域内的传说故事和历史文化等信息而做出的人为推测。而真正从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和迁徙规律去推断藏獒的起源和进化的人则很少,其中就有人提出了藏獒起源于12世纪的说法。我们不能讲这种推测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从人们发现有确切时间记载的藏獒文献来看,所标注的时间基本上没有早于13世纪的。但是,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獒犬的威猛秉性以及其凶悍的力量,就应该知道从人类对野生动物普遍存在畏惧的程度讲,绝对不会主动将记载所发现的动物的时间加以提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记载者记下了“自己所发现的新品种XX是在某年”,那么这种记录其实都应该是对这种物种种源时间的极大限度推迟,而不是提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藏獒起源于12世纪的说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藏獒的进化和演变不可能在人为认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说,不可能在只有600-800年之间的时间段中完成“犬”的全部进化过程。而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印度就发现了犬类化石,其年代被初步确认为距今1200万年前;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发现了距今3700万年前的犬类化石,这些化石都为犬的进化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证据。
在距今5000万年到2500万年前的地层中,犬类的化石十分罕见。而在距今2500万年前后的地层中,犬类化石突然开始大量出现。据地质学家解释,距今2500万年前,地球的气候开始逐渐变冷,犬类祖先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并且因为气候冷暖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可供动物们食用的植物产量发生季节性的骤增与骤减,这样迫使犬类祖先开始由植食向肉食方向转变。犬类祖先一方面要经受寒冷气候的严峻考验,又要面对食物来源的不稳定性和经常性的短缺,使得犬类祖先从那时开始进入了新的进化发展阶段。从犬类化石发现的地点可以大致看出当时犬类祖先生活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犬类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为了生存继续向高度适应性进化迈进,并且随之分化出很多的分支。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有的分支后来衰败以至灭绝,但大部分分支仍在演化发展,一步步向着现代犬类演化,犬类祖先终于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中高纬度地区站稳了脚跟。
因此,按照犬类进化和迁徙的规律和化石出土的地域范围,藏獒犬的最大可能祖先之一应是最早欧亚大陆的犬类祖先。而欧亚大陆犬类祖先向东南亚地区及日本迁移需要通过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而且在距今2200万年前在青藏高原附近地区,气候还非常温和,而随着犬类祖先进入高海拔地区,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一部分犬类祖先开始进化成为像藏獒一样的犬,同时,如果有一部分继续向南行走,则进化成为马来群岛的当地犬,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菲力柏格犬;如果向东行走最终到日本,则进化成为日本狼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