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哪几个月长的快?

涂政烨涂政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问题问得。。。 苏俄(苏联)的红利期起码延续了半个世纪,从二战前的斯大林改革开始算起直到叶利钦时期都没结束。期间虽然也有缓期和波动,但大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 在国内政策上,从斯大林的大饥荒之后,苏联开始大建粮仓,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建立价格体系让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上涨,以补贴工业的需求。

在对外贸易上,则实行国家订购制度(或称国家订货制),即政府制定价格和数量指标,企业按此生产,交足量、卖够价就完事儿了。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用愁销路,国家全包了!

当然,国家订货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供应过量导致的价格战,比如为了完成订货量而导致的质量下降等等。不过总体来说,这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

中苏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大量进口苏联的重型机械设备和车辆。60年代以后,两国之间的进出口额维持在140亿美元的水平上。80年代初期更是达到顶峰,当年中苏贸易总额达到了239.8亿美元,其中我国进口170亿美元,出口69.8亿美元。

对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苏俄的重工业产品就是“救命丹”、“续命膏”。有了这些物资,我们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汽车制造业。没有苏俄的这些援建项目,就没有我们今天强大的工业基础。 那么,苏联红利的最大受益方究竟是谁呢?毫无疑问是勃列日涅夫。他当政期间(1964-1982)是中苏关系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是苏俄对华援助最集中的阶段。

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俄对华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达136.7亿美元。这其中有一笔款项可以说是特殊贡献,那就是为支持中国核武器研制提供的技术和核材料专项援助。据西方估计,这一项援助高达50亿美元之巨。

这笔巨大款项的另一个收获是中国首次拥有了核武器,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地。这对于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汲文静汲文静优质答主

十月革命后,列宁开始大规模移民,把2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赶向西伯利亚、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 这些“红色劳工”们到达目的地以后开垦荒地,建立集体农场或者拖拉机站。在集体化时期他们每年平均要生产160公斤的粮食(比他们在战前生产的还多)来支持苏维埃经济,而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因为苏联当时需要将劳动力的73%投入重工业建设中去。 在他们的努力下苏联经济迅速回升。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已经达到二战前的水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增加了大约两倍半;农业产量也达到了1914年的1.4倍——这使苏联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坚持下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